党建工作

当前位置: 首页 -> 党团工作 -> 党建工作 -> 正文

学习二十大 奋进新征程——必赢电子游戏网站教师热议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开幕会上作的工作报告(一)

发布时间:2022-10-24点击数:



2022年10月16日上午,万众瞩目的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开幕。会议由李克强总理主持,习近平总书记代表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怀着激动的心情,在第一时间观看了开幕盛况,聆听学习了党的二十大报告,内心深受鼓舞,深有感触。

党的二十大,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党的二十大报告,共15个部分,首先系统回顾了过去五年的工作和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深刻阐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新境界,鲜明提出了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使命任务,科学谋划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工作部署,必将为我们指引前进的方向,激发复兴的伟力,开创更加美好灿烂的明天!

回首过去,我们深感自豪于党带领全国人民取得的非凡成就。自成立之日起,中国共产党就自觉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筚路蓝缕、披荆斩棘、艰辛探索,不懈奋斗,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彪炳史册的奇迹。特别是新时代这十年,党面对一系列长期积累及新出现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义无反顾进行了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成功应对了严峻复杂的国际形势和接踵而至的巨大风险挑战,以奋发有为的精神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推向前进,谱写了在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时代篇章。

展望未来,我们倍感振奋于党擘画的“中国式现代化”美好蓝图。二十大报告把“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明确为党的“中心任务”,对中国式现代化的特色、本质要求、“两步走”战略安排及推动高质量发展、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推进文化自信自强、增进民生福祉、推动绿色发展、全面从严治党等工作部署做了详细阐述。使我们对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时间表、路线图理解的更加清晰、感受得更加亲切,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美好未来更加期待更具信心。

立足当下,我们务必踔厉奋发为创造“新的伟业”贡献力量。“党用伟大奋斗创造了百年伟业,也一定能用新的伟大奋斗创造新的伟业。”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需要千千万万共产党员在各自岗位上担当应有责任,做出积极贡献。我们必须牢记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作为一名新疆大学的党员教师,我将始终坚持理想信念,以高度的政治自觉性和责任担当,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深入学习贯彻二十大报告提出的一系列新论断、新思想、新战略、新要求,努力将学习成果转化为推动工作的强大动力和实际成效。真正做到知行合一、学以致用。以实际行动,站好神圣的三尺讲台,用心用情用理用事实,教育引导各族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致力于传播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以“怀抱梦想又脚踏实地、敢想敢为又善作善成”的奋斗姿态,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征程上展现新的作为!

西北边疆研究所 教师

马晓娟


2022年10月16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胜利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向大会作了报告,高屋建瓴,总结辉煌过去,展望美好未来。

作为一名高校教师,我在习近平总书记的二十大报告中,特别留意了“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方面的内容,结合自己的日常工作、教学科研活动等,整理出学习心得如下: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新疆大学是双一流建设高校,立足西北边疆,承担着为西部地区培养和输送优秀人才的责任,也是新疆在未来发展的最重要教育动力来源,自然也是科教兴国战略等得以深入开展的依托。

习近平总书记又指出:“我们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为更好地解决中国科技发展中的“卡脖子”等关键性难题,培养合格的科技人才是最重要的出路。本人的专业并不属于国家急需技术方面,但也要从人文社科领域更好地培养学生,尤其是在提高培养学生质量的同时,坚定学生们对国家科技发展的信心,并为未来的科技发展与人才培养奠定独立自主的培养模式贡献自己的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还提出:“我们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发展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坚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完善人才战略布局,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着力形成人才国际竞争的比较优势,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人民事业中来。”如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每一个高校教师都要思考的问题。虽然在大的方面,我们无法决定教育的方向,但在具体的专业与教学方面,要做到认真对待每一位学生,在传授知识、解答疑问的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能力,并在教学、科研等各类事务中,不断磨砺自己,把专业知识掌握得更牢固、动用得更得心应手。更重要的是,充分发挥自己作为一个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并以此影响身边的学生,使学生们能够在学业进步的同时,培养出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为党和国家的建设事业贡献又红又专的人才。

中国历史研究所  教师

武强


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开幕会上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增强文化自信,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作为一名考古学专业的教师,我将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贯穿于教学生活的方方面面,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有机地结合起来。坚持“四个自信”,尤其要做好文化自信工作,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在讲授《考古学概论》课程时,用好考古和历史的研究成果,循循善诱,让学生在课堂中深刻学习中华文明起源和发展的历史脉络,以此来理解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认识中华文明取得的灿烂成就,了解中华文明对人类文明的重大贡献,树立正确的历史观,以史育人。培养出理想坚定、专业扎实、全面发展的高素质考古文博队伍,让更多年轻人热爱、投身考古事业,让考古事业后继有人、人才辈出。

考古文博研究所  教师

王安琦


在2022年10月16日二十大开幕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代表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报告从15个方面对未来5年甚至更长时间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作出了战略判断、战略阐释和战略部署,具有重大意义。现在,仅结合本人的工作,以世界各国的现代化发展道路为例,从教学与科研的角度,谈点个人的认识。

中国式现代化发展道路为世界各国的现代化提供了新的发展道路。在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习近平总书记还指出。“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高质量发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

纵观人类社会发展历史,世界各国的现代化发展道路最早由欧美国家开辟,即通过资本主义发展道路实现国家现代化。1917年十月革命胜利以后,苏联逐步探索出了一条新的现代化发展道路,即通过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实现国家现代化。然而,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文化体制,最终未能使苏联实现长期的可持续发展,并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了苏联解体的重要原因。西方学者为此狂欢,一度认为西方国家实行的自由民主制度也许是“人类意识形态发展”的终点和“人类最后一种统治形式”,并因此构成“历史的终结”。世纪之交,随着中国的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国内外学者开始探讨国家发展的“中国模式”。学者们对是否存在国家发展的“中国模式”、“中国模式”的内涵等,见仁见智,莫衷一说。这种状况一方面为本人从事世界现当代史与国际关系史的教学与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发挥空间,另一方面也给本人带来了许多困惑,担心自己的教学与研究出现偏差。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关于中国式现代化发展道路的重要论述,很好地解决了本人在教学与科研方面的困惑,为本人从世界史的角度讲述中国发展故事提供了重要指导。应该说,中国式现代化发展道路既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成果,也对世界各国特别是广大第三世界国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这无疑有助于我们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既是课程思政的重要内容,也是我们从事研究的重要课题。

以上是本人以世界各国的现代化发展道路为例,简要探讨中共二十大报告对本人教学与科研的重要指导意义。

中国历史研究所  教师

闫自兵


2022年10月16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隆重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在大会上做报告,再次强调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加强和改进党的民族工作。”充分凸显了民族工作在党和国家事业全局中的地位,而作为边疆地区的青年教师应该自觉将精髓融入到课堂教学与科学研究中去,实现科教融合,探索以教促研、教学相长的新路径。本学期讲授的《中国西北边疆史》,旨在带领同学们学习中国西北边疆的形成与发展历程,使同学们充分认识到中国西北边疆的形成和发展是在中原的中央王朝与各民族的互动过程中进行的,中国西北边疆的发展历程展现了中华民族共同开拓辽阔疆域、共同书写悠久历史、共同创造灿烂文化、共同培育伟大精神的基本史实。因此,在课程教学中要从中国西北边疆发展基本史实出发,使同学们深刻认识到“四个共同”的内涵,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构建起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坚固思想长城。同时,在科学研究中也要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这个主线认真贯彻落实。本年度申获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清朝对东归土尔扈特等部管理的一体化进程研究”正是基于此选题的,土尔扈特等部的东归彰显了中华民族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巩固和发展了清朝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格局,造就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东归精神,对于当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文化润疆方面可谓正当时。“二十大”报告中再次重申“青年强,则国家强。”这是党和国家对新时代青年人的期望,作为本科生班主任,要在今后学生工作的开展中,认真贯彻“二十大”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牢记党和国家的殷殷嘱托,“用党的科学理论武装青年,用党的初心使命感召青年,做青年朋友的知心人、青年工作的热心人、青年群众的引路人。”努力为党和国家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中国历史研究所  教师

赵毅


编辑:江姗姗

审核:张建军

Baidu
sogou